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
文章于 2023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齐亮:孔子的10大经济思想

新少数派 2022-03-19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齐亮说 Author 亮叔一


“市场的逻辑,就是君子之道。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利已,而在于是不是损人。”


孔子的十大经济思想文|齐亮
01让人民富起来 我第一次注意到孔子的经济思想,是在学者秋风编的《市场》这本书中。 这本书编选了从亚当·斯密、门格尔到布坎南、德·索托等二十多位经济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济学家的经典作品,相当于经济学读本中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 令我惊奇的是,这本书一开篇选的居然是《论语》中孔子和弟子冉有的一段话: 子适卫,冉有仆。子曰:“庶矣哉!”冉有曰:“既庶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富之。” 孔子到卫国,冉有替他驾车子。孔子说:“人真多啊!”冉有说:“人口已经众多了,又该干什么呢?”孔子说:“让他们富起来。” 这是孔子的“民富”论。 他的话和两千年后的另一位著名政治家“让一部人先富起来”、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的主张遥相呼应。 02贫贱是可耻的 孔子出身贫寒,幼年丧父,很早就过上了打工人的生活。 他说,“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”也就是说,我从小到处打杂,所以会很多事情,有很多技能。 他不是一个蔑视金钱财富的人。相反,他尊重财富,向往财富,理解财富对于人的重要性。 子曰:“贫而无怨难。” 子曰:“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。” 子曰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。 经济学经常被指责为蔑视心灵世界,只关注物质生活。这种批评并不成立,因为物质生活和人的精神状态,息息相关。 衣食足而知荣辱,仓廪实而知礼节。物质,直接关系着思想和灵魂。 米塞斯说:“使人的生活过得更有人味的社会方法,最主要的是克服贫穷。” 巴斯夏说:“无论如何我还是比较看重财富的,我知道这个词不仅意味着某些东西的丰裕,还意味着舒适、幸福、安全、独立、教育、尊严,意味着全部。” 知识是相通的,伟大的思想,也常常是相通的。 03教育市场化 孔子是教育市场化的鼻祖。 他打破了学在官府,政治势力垄断教育的局面,开创了民间办学的传统。 子曰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只要交学费,我从没有不教诲的。 孔子办学,是收费的,是以盈利为目的之一的。他的学校不是“正规的官学”,而是类似民间培训机构。 和所有民间教育机构一样,孔子并不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,不是考到高分才有资格成为他的学生,享受到那个时代最优质的教育资源。 在那个教育资源极其稀缺的年代,为什么就不需要设置门槛呢? 因为资源固然是稀缺的,但不是给定的。市场可以源源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教育资源。春秋时代,人们可以自由办学,当时许许多多的思想家,都像孔子一样,开馆授课,广收门徒。 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 当时的教育市场,竞争是激烈的。少正卯就因为课讲得好,多次把孔子的学生吸引过去。 当我们感叹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教育的繁荣与蓬勃时。我们不应忘记:那是市场与竞争的力量。
孔子和他的同行们,是有压力的。你的课讲的不好,生源就会流失,收入和品牌就会受到影响。这个有没有肉吃,都会是一个问题。 来自教育市场的竞争压力,让老师们更好的教学。相反,如果教育不用面对市场竞争,学生们挤破头皮才有资格来我们学校上学。我还会尽心尽力的教学,并且不断的进步和创新吗? 新东方的英语为什么教的好?得到的网课为什么能服务几千万用户? 显然不是因为这些机构的老师品德更高尚,智商更高,而是市场的力量。利润激励创新,竞争推动进步,资本支持好的教育以更低的价格服务更多的人。 今天,每一个付费学习者,都可以买到最好的网课,得到最好的教育。就像孔子说的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 当然,很多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提出质疑:孔子本人并没有明确主张教育市场化。但是,思想并不局限于语言和文字,而是更多的反映于一个人的行动。 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民办教育企业家,孔子一生的办学经历给我们最大的启发,就是教育市场化。

 

04风险意识 孔子是一个非常强调风险意识的人。 他说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 他说:“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,天下有道则入,无道则隐。 他说:“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 徒步打虎,涉水过河,死了都不后悔的人,我才不和他共事。我要和他共事的,一定是面临大事便恐惧谨慎,善于谋略而能成功的人。 在这个世界上,风险与不确定性是永恒存在的。经济学大师奈特有一本经典就叫《风险、不确定性与利润》。

 

政治领域中的风险要命,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要钱。然而遗憾的是,许多人没有足够的风险意识,投资的时候被贪婪一叶障目,选择All in,结果酿成悲剧;在政治中则被轻易煽动,成为炮灰,亏掉一生还不自知。 孔子说,他不要和这样的人一起共事。 你也不要和那些没有风险意识的人合作,因为他的风险,很可能也会成为你的风险。 05竞争之道 和老子不同,孔子并不是一个反对一切竞争,向往低欲望社会的人。 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。必也射乎!揖让而升,下而饮。其争也君子。 君子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。定要有所争,一定是比箭吧!相互作揖后登堂竞赛,然后下堂喝酒。这种竞争是很有君子风度的。 他提倡的是有风度的竞争,而不是举报甚至陷害竞争对手,动不动找一群水军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。 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恶乎成名?” 发财升官,人人渴望;不用正确的方法得到,君子不接受;穷愁潦倒,人人厌恶;不用正确的方法离开它,宁可贫贱。君子背离了仁德,怎样去成就他的声名呢?
张维迎说,市场的逻辑,就是君子之道。君子和小人的区别不在于是不是利已,而在于是不是损人。 当一个人使用强盗的逻辑去竞争,去掠夺,他就损害了自己的个人品牌,在别人心里不断贬值,成为一个不值得信任的小人。他的机会会越来越少,他的人生之路会越走越窄。 遵循市场的逻辑,为他人创造价值,利人利己,才能成就我们的个人品牌,成为别人所信赖的“君子”,获得越来越多的合作机会,得到长远的收益。 06尊重劳动分工 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 经济学带个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亚当·斯密的劳动分工理论。 斯密说:“劳动生产力的最大提高……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。” 技术的进步与创新,分工的深化,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。技术如何进步与创新呢?需要专注。 稻盛和夫年轻时,住在工厂里。吃饭睡觉都想着技术研发,所以才有了新技术的突破,有了后来的京瓷。 薇娅哪怕做公益卖助农产品,也专注于让消费者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货。
我前些年什么都涉猎,什么都写,诗歌、散文、教育评论,但进步缓慢;自从专注于写经济学内容之后,写作才有了突飞猛进。 如果一个人老是想着别人的事情,整天抱怨老板不行,领导不行,客户太难搞,或者老惦记着明星八卦、世界政局、办公室政治,他还怎么集中精力专注于自己的技术进步与创新?他能成就什么事业呢? 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尊重劳动分工,专注做好自己的事业,是每一个职场人应有的觉悟。

 

07中庸之道 孔子特别强调中庸之道。 中庸之道,是指不偏不倚、折中调和的处世态度。
这对我们普通人是非常有启发的。 在购物的时候,不要走极端,一味追求质量最好或者价格最便宜的,而是要看性价比;选工作的时候,不要执着于找条件最安逸或者收入最高的,而是要综合考量,既不要过劳死,也不要成废人。
最重要的,永远不是某个单一的维度,而是多维度的权衡。 经济学家史蒂夫·兰兹伯格给女儿的一条建议是:不要犯这样的错误:要嫁一个天下最好的丈夫,也不要妄想买到天下最好的车。这往往会使你付出更大的代价。你的理想伴侣也可能是其他许多人的理想伴侣。这就意味着你必须做出某些让步来赢得他并留住他,这些让步包括许多方面,从要几个孩子到晚上谁来做晚饭等等。一个理想的丈夫往往是一个代价高昂的奢侈品。大多数这种代价高昂的奢侈品结果都被证明是个错误。 这就是中庸之道。 08用户思维 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 孔子说,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,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。 这句话给我们的启发就是:不要担心用户不了解你,要担心你不了解用户。 文章阅读量低,产品销量差,不要怪用户没有品味,而要反思自己的选题是否太过冷门,产品是否符合市场需求,推广力度是否足够。 孔子说,小人求诸人,君子求诸己 小人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,市场有眼无珠;君子总是在反省自己,是否真的了解市场、了解用户。 09激励机制 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:
鲁国有一道法律: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,沦落为奴隶,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,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。 孔子的学生子贡,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,但拒绝了国家的补偿。孔子说:“赐(端木赐,即子贡),你错了!向国家领取补偿金,不会损伤到你的品行;但不领取补偿金,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。” 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,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,子路收下了。孔子高兴地说:“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。” ——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?是经济学思维的核心:激励机制 经济学所研究的,其实就是不同的激励机制如何影响人类行为。 拾金不昧可不可以要求回报?企业做公益时可以顺便炒作自己吗?这些问题,人们争论了好多年。 今年2月,《广州市拾遗物品管理规定》出台,“拾金不昧的单位和个人可奖励拾获财物价值10%的金额。对从事拾遗物品处理工作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扬。”
政策法规的背后,是社会共识的变化。
 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:善良需要被认可被鼓励,这样才会激发更多的善良。 同样,世间一切好的产品,好的行为,只有得到足够的激励,才会有持续的供给。如果沙漠里高价卖水被道德谴责,沙漠里渴死的人就会增加;如果资本长期被妖魔化,就不会激励更多年轻人立志成为投资人。
崇尚暴力征伐的年代,血流遍地;商人贱如狗的时代,人类普遍贫穷;尊重财富和私有产权的时代,社会日益繁荣。
大众观念塑造着激励机制,而不同的激励机制,塑造着历史、现实和未来。 10不患寡而患不均 孔子认为,让人们富起来,过上好日子,是伟大的。 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!必也圣乎!” 子贡说:“假使有这么一个人,他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,又能帮助大家过上好生活,怎么样?可以算是仁了吧?” 孔子说:“哪里仅仅是仁!那一定是圣了!” 孔子又说:不患寡而患不均 孔子没有意识到,他的“富民”思想和他的平均主义,是彼此矛盾的。 如果一个社会要富起来,就不可能是平均主义的。如果一个社会是平均主义的,就不可能富起来。如果一个社会不富起来,就没有足够的资源用来“平均分配”。 哈耶克认为,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的平均主义,是原始社会小共同体内的道德规范,大家都是熟人,相依为命,必须彼此照顾。打猎采集,必须平均分配。你多拿两块肉,可能就有人要因此饿死。但是市场经济要求一种新的道德规范,你不是对部落小共同体里几十个熟人负责,而是对无数陌生的消费者负责。当畅销书作家和企业家可以服务千千万万的人时,当然可以获得比普通人高千万倍的回报。巨大的贫富差距令你不爽,只是因为你出于原始本能,用部落小共同体内落后的道德规范看待世界。这不是市场错了,而是你头脑里僵化的道德规范,早该升级为“不患不均而患寡”的新版本。 两千年前的孔子,没有意识到这一点,情有可原。两千年后的诸多知识分子,还在鹦鹉学舌,一张口就批判“巨大的贫富差距”,呼吁“不患寡而患不均”。只能说,他们的头脑何其僵化,他们的认知何其原始,他们对现代人赖以生存的市场经济机制何其无知。 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在前人思想止步的地方,我们要有勇气想得更远。





新少数派诚意推荐“我们的经典”(4本)套装,作者李零老师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,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。李零老师通过这四本书,对最能代表中国古典智慧的四本经典著作,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讲解,去政治化、去道德化,结合最新研究,纵横捭阖。为您打开一个窗口,用经典的眼光看生活,从生活中找经典,从而“打通经典”。您可识图扫码,一键收藏。


▍延伸阅读

齐亮:世界上所有的价格都是合理的

齐亮:比特币并非伟大的创新,而是传统的回归

齐亮:精英的僭妄

齐亮:腾讯没有垄断

讨论问题,先从定义概念开始

出了事就骂资本,能让我们更好吗?

最坏的逻辑:双标

你是资本家,还是韭菜?

当市场被遗忘的时候

齐亮:世界上最不道德的事,就是挥舞道德大棍

张维迎:主流经济学的八个悖论
亚当·斯密传 : 现代经济学之父的思想

现代人必须要懂的五个经济学常识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